前一陣子「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激起全球對於氣候、生態對於人類社會的衝擊之相關討論時,我正在讀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寫的「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這本書,雖然此書與氣候變遷沒有關係,卻與生態變遷有直接關係。而作者另一本中文繁體出版的「寫給地球人的能源史」也是緊扣著石化燃料對於文明的改變問題,很適合一起來品評。克羅斯比是足以與先前提及過的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共享開創歷史新視野桂冠的大學者,兩位在七0年代左右,都先後從疾病流行的角度,也就是從自然生態角度為史學界注入新的觀點,之後廣為研究者效法。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書籍資料

個人推薦指數:☆☆☆☆

一、「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如果對於人類文明有興趣者,當對於十年前賈德.戴蒙所寫的「槍砲、病菌及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有所印象,當年這本書獲得全球的一致好評,在台灣也引起許多人的熱烈討論。該書的觀點當中,對於美洲原住民遭到歐洲探險家、殖民者所帶來的病菌感染而導致無力抵抗有相當的著墨。其實,最早提出此觀點而為完整論述者,正是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所寫的「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這本書。也因此,中文繁體版是該書出版三十年後的英文紀念版的翻譯,正是表彰克羅斯比三十幾年前就提出大膽而富創見的觀點,如何地影響後來史學發展之貢獻,為該書寫序者,恰巧另一位大師麥克尼爾。而「哥倫布大交換」一詞,也成為描述此一生態、文化轉變過程的經典術語,廣為學界採用。據麥克尼爾寫序時自稱其自己初讀這本書時,有如觸電一般,欲罷不能。或許是該書觀點目前已廣為人知,而非新穎,至少我讀的時候沒有觸電感覺,但卻是有相見恨晚感覺(與君交,乃覺三十年之晚),本書已成經典,不讀可惜。



寫給地球人的能源史
書籍資料

個人推薦指數:☆☆☆

二、「寫給地球人的能源史」:

這本書只算是個小書,讀起來毫不費力,作者是從地球所有能源的根源均從太陽而來的觀點,依序介紹人力、獸力、風力及水力,也就是用直接的方式利用太陽能源,接著講到近代石化燃料,包括煤炭、石油等,也就是間接的利用太陽能源,更精確地講,是利用遠古時代動植物殘留的遺骸,經過人類發明的器具設備,將古代被壓縮的能源予以開發利用。這如何利用能源的過程,也正是人類演化的過程。篇幅雖不大,卻處處透露克羅斯比博學多聞的功力,信手拈來,都是有趣的典故或轉折。最後,克羅斯比對於超額利用石化燃料帶來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衝擊提出警告及呼籲,促使讀者深沈思考,但其亦對於未來保持審慎而樂觀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