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條氏康像

一、 文武兼備的名將
北條氏康,幼名伊豆千代丸,為
北條早雲之孫、北條氏綱之子。於十六歲時初陣對付來攻之扇谷上杉朝興,與父親氏綱在多磨川河原的小澤原擊敗上杉朝興,復於第一次國府台會戰中協助氏綱擊敗里見義堯、足利義明軍隊,已展露其大將之材。在詩歌上的造詣亦屬當時戰國大名中之佼佼者,史家讚其個性隱忍自重,為首屈一指之民政軍略家。其父氏綱在位時,已將北條家勢力擴展至武藏國而驅逐上杉朝興,並挫敗北上的里見義堯,將女兒嫁給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使得北條家成為關東地區新興強權,但同時北條家的敵人也都伺機報復,在這種情勢下,病重的氏綱在天文十年(一五四一年)將家督傳給了氏康,年輕的氏康成了責任重大的三代目。 


二、 河越夜戰
氏綱病故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關東地區,所有北條家的敵人都認為機不可失。首先採取行動的是扇谷上杉朝定,朝定第一波進攻武藏河越城及相模江戶城雖遭擊退,然而,山內上杉憲政繼而宣布討伐北條氏,並與
今川義元結盟,由義元出兵威脅屬於北條領土的東駿河,同時,安房里見家亦伺機興兵擾亂,本來採取觀望態度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此時亦不顧與北條的婚約,與上杉憲政結盟,加入進攻河越城,剛繼位的氏康立刻就面臨了三方作戰的困境。在東駿河的對峙行動,因武田信玄介入調停,氏康果斷地將東駿河返還給義元,以換得義元的停戰,消除了西方的壓力,同時由北條綱成負責河越城的防衛作戰,在山內上杉憲政、扇谷上杉朝定及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大軍包圍下,綱成死守長達六個月。氏康在穩定後方後,率軍馳援,卻故意擺出一副要任由河越城守軍自生自滅,己方不敢靠近而欲長期對峙的姿態,使得包圍軍守備及警戒亦因此鬆懈下來。但是氏康暗中與守城的綱成聯繫,趁著天色將暗,氏康發動奇襲,引發包圍軍混亂,綱成從河越城殺出,內外夾攻之下,扇谷上杉朝定戰死,山內上杉憲政及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敗退,一舉重挫反北條之勢力,氏康威名震驚全關東。


 三、 對抗越後之龍
氏康在河越夜戰獲得勝利之後,一方面強迫足利晴氏讓位給其子足利義氏(同時為氏康之外甥),並將女兒嫁給義氏,掌握古河公方作為政治號召,一方面與西方的強國駿河的今川義元、甲斐的武田信玄締結甲相駿三國同盟,史稱「善德寺會盟」,以減輕西方之壓力,營造有利於稱霸關東之局勢。氏康繼而降服扇谷上杉氏的舊臣太田資政、上田朝直,壓迫常陸的佐竹家及房總的里見家,逐步進逼上野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的根據地平井城,孰料憲政竟棄城逃亡至越後的長尾景虎(即日後的
上杉謙信)尋求庇護,景虎於上京取得將軍足利義輝首肯後,決定繼承上杉家,改名為上杉政虎(取名上杉憲政的「政」字),成為關東管領,興兵進攻關東,原臣服於北條家的關東諸豪紛紛投向景虎麾下,北條家面臨自早雲時代以來最強悍的敵人。氏康以長期守城方式取代野戰,集中物資於小田原城,景虎無法撼動堅固的小田原城,只能引兵返國,氏康拉攏同盟的信玄聯手抗衡謙信,並於第二次國府台會戰再次擊敗里見義弘,仍然穩坐關東首強之地位,氏康並將家督讓與其子北條氏政,而退居第二線以監督、磨練氏政的接班能力。 


四、 迎戰甲斐之虎
北條、武田、今川家的三國同盟,因信玄執意進攻已呈現衰弱的今川氏真,而面臨崩解。由於將軍足利義輝的調停,氏康與謙信和解,以穩定關東地區。氏真向岳父氏康求援,北條與今川乃聯手抗擊武田進攻駿河的行動,信玄為了報復,率領大軍包圍小田原城,氏康、氏政父子仍然採取籠城戰,在信玄引兵而還時,氏康之子氏邦、氏照追擊,卻遭到信玄的重擊而落敗,是為「三增夾會戰」。氏康身體健康已江河日下,乃遺命氏政重新與信玄締結同盟,斷絕與謙信之同盟後,於五十六歲時病逝於小田原城,氏政隨即依照該遺言,重新與信玄結盟,使得北條家日後仍能繼續在關東進一步擴大勢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