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料
個人推薦指數:☆☆☆☆☆
這二本書作者都是同一人:湯錦台先生(後來又繼續寫了閩南人的海上世紀一書,但精彩度不如前二本書),而且有連結關係,所以合併在這裡介紹。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是從全球歷史發展架構下,討論海權時代的台灣歷史,從原本單純的部落林立的原住民社會,如何在東西方國家之經濟貿易動機驅使下,成為貿易據點,最後由明鄭政權統治,從此塑造台灣日後以漢人社會為主體的過程。
書中先討論明代海禁政策下,從宋、元以來即位居全國海外貿易重鎮的閩南地區,為保護經濟利益,開始發展海上武裝勢力,聯繫日本九州、南洋華人。但地理大發現後,西班牙進佔馬尼拉,葡萄牙佔有澳門,欲打開對中、日的貿易障礙,又因荷蘭人東來加入競逐而越加複雜,「福爾摩沙」之名就是葡萄牙水手對於台灣稱呼美麗之島而來,日本的豐臣秀吉亦曾想要染指台灣而招撫並不存在的「高山國王」,台灣從當時起,就註定其成為東西方軍事角力及經濟轉運基地的命運。
荷蘭攻打葡萄牙人佔據的澳門失敗後,轉佔澎湖,因明朝政府圍剿,荷蘭接受明朝官員建議東到台灣(當時並非明朝領土),企圖以此作為聯絡中、日貿易的殖民地,並開始招募漢人移墾,而作為閩南海上武裝力量領導的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亦因貿易利益而與荷蘭之關係時好時壞,後因鄭成功在大陸之發展受到滿清政權之壓迫,轉攻台灣,驅逐荷蘭人,建立明鄭政權,台灣歷史從此進入另一個局面。
本書最後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大家思考與辯證:作者認為台灣如果沒有明鄭政權擊敗荷蘭人,建立漢人主體社會,則今日台灣將會如同西班牙(後來轉由美國)殖民的菲律賓,或荷蘭殖民的印尼一般,因歐洲殖民者之暴政及剝削而阻卻日後的發展機會。又台灣與同時期荷蘭建立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即今日的紐約)相比,因荷蘭人在當地沒有辦法利用印地安人原住民的勞力開墾,於是從西歐各國招募移民,建立了日後美國移民立國的基礎,而在台灣,荷蘭人得以招募鄰近的中國大陸的漢人作為勞動力,於是,台灣因此成為漢人移民的社會。四百年來,台灣位居中國東南邊的戰略位置沒有改變,而西方各國及日本對於參與中國貿易的興趣始終未曾減弱,台灣不免會被捲入此種東西方強權競逐政經利益的漩渦中,台灣是否有可能跳脫此種宿命般的歷史命運而找出更好的出路?適值總統大選前夕,實在值得玩味這個議題。 「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這本書,是作者完成上一本書後,繼續討論當時關鍵人物的作品。傳統上史觀對於鄭芝龍的評價不是很高,因為他背明投清後,在北京落得身首異地的下場,不忠而且死得很難看。但是,作者從時代背景分析著手,認為鄭氏是開啟中國海外貿易先鋒的人物,其原本並無降清之意,但是與隆武帝意見、個性不合,為了繼續維護家族龐大的海外貿易及沿海商民的利益,誤以為滿清會如同以前明朝政府一般厚待自己,所以投清,但由於馬上民族的滿州人思維不同,不在乎此種海外貿易,而且擔心鄭氏勢力獨霸八閩,而且其子鄭成功堅決反清立場,最後遭到滿清權貴抵制而慘死,實乃當時複雜的情勢所致,並非鄭芝龍智略短淺。
本書有提及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頗值深思:當年「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其中大商人兼海盜頭子王直被官府欺騙而斬首,王直生前曾經帶同貿易伙伴葡萄牙人登陸日本九州種子島,該島主種子島時堯對於葡萄牙人帶去的火槍甚感興趣,火槍因而傳入日本。如果熟知日本戰國史的人,想必都知道傳入種子島的洋槍,後來廣泛受到戰國大名的使用,織田信長更以此討平敵對勢力,促使日本邁向統一。
中國官府眼中的海盜頭子王直,將葡萄牙人帶去日本,日本因而引進新式技術,但海盜頭子王直最後慘死祖國街市,何其諷刺!繼承海盜頭子地位的鄭芝龍後來也是慘遭殺頭。海上時代的先驅,成了官府所稱的海盜,這就是當時中國因應時局變化的方式。參照日後中、日二國對於世局的反應,大而無當的中國,面對西方浪潮,將近四百年的摸索,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小而精悍的日本卻毅然走上「明治維新」,成為東亞強權。兩相對照,其中背後的意義,一百多年來不斷有人討論著,直到現在,中國大陸都還在熱中討論「大國崛起」呢!
書中寫到鄭芝龍的下場,是「時代的無奈」,那麼,現在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彼此間的對立與交流,古今對照,又該如何自處而超越「時代的無奈」!統乎?獨乎?不統不獨乎?統中有獨乎?獨中亦統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