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昭像
一、就任將軍
足利義昭,於天文六年出生於京都,為室町幕府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的二男,其父義晴當初夾處於管領細川晴元與三好長慶等人鬥爭下,從京都幾度往返河內、近江等地徘徊避難,被稱為「流浪將軍」,生前已辭去將軍職,由長子足利義輝擔任第十三代將軍,義昭則在四歲時進入奈良興福寺,法號覺慶。永祿八年,被稱為「劍豪將軍」的兄長義輝遭到長慶的家臣松永久秀殺害,京都動盪,興福寺並遭到久秀派兵嚴密看守,義昭生命受到威脅,幸賴細川藤孝等人營救,義昭隨同藤孝逃往越前依附朝倉義景,並還俗將覺慶之名改為義秋,嗣後再改名為義昭。義昭寫信給上杉謙信表達再興幕府的願望,但謙信所在的越後到京都的路途遙遠,其又與武田信玄、北條氏康征戰不已,無力他顧。而義景的態度曖昧,不願與久秀公開決裂,在朝倉家食客明智光秀的牽引下,義昭轉往依附剛平定美濃的織田信長,信長與北近江的淺井長政、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為親家,鞏固周圍後,以五萬軍力進行上洛戰爭,迅速地擊敗南近江的六角承禎、三好三人眾等勢力,久秀降服,義昭在信長的擁護下正式就任第十四代將軍,距離其兄義輝橫死已三年有餘。
二、反目成仇
義昭對於信長相當感激,允許信長使用足利家的家紋,在寫給信長的感謝狀,稱信長「武勇天下第一」,並尊稱其為「御父」,有意要讓信長擔任將軍管領,遭到信長拒絕,正親町天皇要封信長副將軍之名,亦遭拒絕,信長極力避免與義昭有名義上的主從關係,完全以實力駕凌其上,並要求義昭及幕府所發之文書都要有信長的印文才能發文,形同限制將軍的權限,雙方衝突日益升高。信長於永祿十三年頒發著名的五條規約,甚至明文:「天下委由信長治理,不需考慮將軍意見,而由信長決之」。義昭乃與信長的敵人義景、長政等人聯繫,嗣後並與本願寺顯如、武田信玄等人組成反信長的包圍網,元龜三年,信玄起兵西上,信長對於義昭進行最後通牒,但義昭深信信玄會擊敗信長,乃與信長公開決裂,未料,信玄於「三方原會戰」擊敗信長盟友家康後,病死於軍中,義昭在沒有援軍的情形下,在山城慎島城投降,遭到放逐,被世人嘲笑為「貧乏公方」的義昭,成了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
三、室町幕府終曲
義昭被放逐後,幾經轉折,最後投靠中國地區的霸者毛利輝元,但輝元與小早川隆景商議後,對於擁護義昭而與信長正面衝突頗有疑慮,乃派安國寺惠瓊與信長指派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進行交涉,希望促使義昭與信長和解,但談判沒有結果,義昭回京的希望成了泡影,後來,隨著信長指派秀吉揮軍西國而與毛利家發生衝突,輝元乃以義昭為政治號召而與本願寺顯如、上杉謙信結盟對抗信長。但謙信病逝,顯如與信長和解,信長又擊滅信玄之子武田勝賴,勢力更加擴大,義昭本來感到復仇無望,未料,信長於「本能寺之變」遭到明智光秀襲擊而死,消息傳來,義昭喜不自勝,寫信給九州薩摩的島津義久,提及:「此次織田之事,乃無所遁逃於天命而自取滅亡,正是儘速上京的好時機」。但沒有多久,天下急速由秀吉所掌握,秀吉就任關白之職,天正十六年,義昭前往拜見秀吉,正式放棄將軍之職,再度出家法號「昌山」,復興幕府之夢畢竟還是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已,由足利尊氏創建的室町幕府,至此正式地結束(遭信長放逐時係實質地結束)。慶長二年,義昭在大阪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