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杉謙信像

 一、兄弟鬩牆
 
上杉謙信,幼名虎千代,本名為長尾景虎,係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之子,幼年時被父親為景送往林泉寺學習。越後守護上杉家,長久以來受到家宰長尾家的支配,為景與北條早雲齋藤道三織田信秀等人一樣,都是戰國時代下剋上的代表性人物,但越後豪族並非全部臣服於長尾家的統治,故為景常常與越後其他豪族爭戰,又與鄰國越中的豪族作戰,驍勇善戰。但為景死後,其長子長尾晴景懦弱無能,上條城主上條定憲舉兵與晴景交戰,景虎協助其兄晴景,從十五歲初陣開始,屢立戰功。由於越後自從為景殺害原守護上杉房能以來,戰事頻繁,各方都希望有個強大的統一勢力能控制全局,因為晴景無法勝任,所以許多豪族都將希望寄託在景虎身上,兩兄弟形成對立局面,最後,在越後守護同時為景虎姊夫的上杉定實調停下,晴景隱居,由景虎進入春日山城繼承長尾家家督,由直江景綱、本庄實乃及大熊朝秀三人擔任執政輔佐,包括柿崎景家等豪族都向其宣示效忠。

二、越後之龍
年僅二十歲繼承家督的景虎,立刻展開統一越後的事業,逐一降服越後諸豪族,尤其是同族的長尾房長、長尾政景父子的歸降,使得越後有了統一的局面。景虎善戰豪邁的名聲也傳到鄰國。天文二十一年正月十日,被關東首強小田原城北條氏康北條氏政父子逼迫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放棄領地,越過積雪甚深的山脈,前來春日山城依附景虎,景虎答應要討伐關東。但南方的北信濃豪族村上義清、高梨政賴等也被甲斐的武田信玄勢力驅逐,而前來依附景虎,景虎擔心信玄勢力席捲信濃,將造成相連的信濃、越後國境失去屏障,為了留下緩衝區,乃率軍南下與信玄較勁。被稱為「越後之龍」的景虎,與被稱為「甲斐之虎」的信玄,終其一生,先後進行了五次「川中島會戰」,彼此牽制。而越後諸多叛將都先後依靠信玄之力與景虎對抗,其中以大熊朝秀投奔信玄為代表。 

三、進擊關東
景虎為了以大義名分,確立其軍事行動的正當性及威攝判服不定的越後豪族,率領少數精兵前往京都拜見後奈良天皇及將軍足利義輝,使得義輝深受感動。當時室町幕府將軍的權威盡失,自身難保,像景虎這樣慎重地進京參見義輝,為當時少見的舉動。景虎以恢復傳統政治秩序為號召,獲得義輝同意,實踐與憲政的約定,並接受常陸大名佐竹義昭、房總大名里見義堯的要求,出兵關東。長久以來,遭到北條家勢力壓制的關東諸豪全部響應景虎的軍事行動,使得氏康決定暫避其鋒,將人員物資集中在小田原城,進行防衛戰。由於氏康為一流的謀略家,小田原城又素有關東第一名城,難攻不破的盛名,戰爭呈現膠著狀態,越後將士厭戰,景虎乃退兵轉入鐮倉,在鶴岡八幡宮繼承憲政的關東管領之職,取了憲政的「政」字,改名為上杉政虎,隔年又拜領將軍義輝的「輝」字,又改名為上杉輝虎。最後因為象徵性出家改名為謙信,故一般慣稱為上杉謙信。

四、兩面作戰
謙信閃電進擊關東,雖然順利取得關東管領的名號,但關東實權仍然掌握在北條家手上,當謙信引軍返回越後之後,氏康、氏政父子隨即派兵將原本倒向謙信的關東諸豪又一一的降服,加上信玄響應氏康的要求,亦率兵進入關東上野國,使得謙信進軍關東時,必須面對信玄及氏康二位強敵。而謙信與信玄在北信濃的戰事又不斷地持續當中,關東管領的頭銜,反而成為謙信的一大負擔,謙信必須同時進行兩面作戰,雖然博得「義將」的美名,但也使得謙信無法進一步擴大勢力。嗣後因為信玄入侵駿河,破壞甲相駿三國同盟,使得氏康、氏政短暫地與謙信謀和,氏康將其子氏秀送給謙信當養子,謙信的一生都未婚,未有任何子嗣,對於氏秀也甚為欣賞,便將原本的名字送給氏秀,氏秀改名為上杉景虎。但當氏康去世,遺命氏政重新與信玄合作後,謙信再度出兵關東,與氏政對峙,在關東及北陸進行兩面作戰,幾乎是謙信的宿命。

五、橫越北陸
信玄發動西上作戰之前,慫恿越中一向宗門徒及越中豪族合作對抗而牽制謙信,讓謙信無法騷擾後方。當信玄病逝,信玄之子武田勝賴又在「長籐原會戰」慘敗於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之手後,謙信已不再將武田家視為主要敵人。原本與信長交好的謙信,透過將軍足利義昭的居中協調,與一向宗門徒和解。由於謙信擁護傳統政治秩序的意識型態,不可避免地破壞傳統政治秩序的革命家信長發生衝突,在義昭的穿針引線下,謙信與毛利輝元本願寺顯如再次組成了對抗信長的統一戰線。謙信一路從越中攻向能登,佔領北陸地區最大的山岳城:能登七尾城,以此為上京的橋頭堡,展開入侵加賀的作戰,並在「手取川之戰」擊敗由柴田勝家統領的織田軍,大有隨時可以從北陸南下威脅信長的氣勢。歸陣越後的謙信,再次接到了關東方面關於氏政進攻佐竹、里見、結城家的求救消息,準備出陣關東,卻在春日山城中風而死,上杉家隨即爆發了謙信的養子上杉景虎與謙信的外甥上杉景勝(長尾政景之子)爭奪繼承權的「御館之亂」,由獲勝方的景勝繼承了謙信的家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