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淺井長政像

一、江北的猛虎
淺井長政,幼名「猿夜叉」,於天文十四年,出生於六角氏居城觀音寺城下。淺井氏為北近江土豪、郡司出身,原本為近江守護京極氏的家臣,長政之祖父淺井亮政時代,壓制主家,奪取小谷城作為居城,並依賴越前朝倉氏作為後援,稱霸江北。但到了長政之父親淺井久政時代,無法抵抗南近江六角氏(與京極氏同為近江源氏的佐佐木氏後裔)及美濃齋藤氏的聯合陣線,屈從六角氏。長政於十五歲元服時,被迫迎娶六角義賢之家臣平井定武之女,並拜領義賢之「賢」字而取名為賢政,讓懷念亮政時代顯赫戰功的淺井氏家臣團對於久政的軟弱十分不滿,將希望寄託於年少的長政,長政在家臣團的協助下,強命父親久政隱居,成為淺井家第三代家督。並將妻子送回六角家,揚棄賢政之舊名,脫離六角氏而獨立。六角義賢派兵鎮壓,卻在「野良田之戰」遭到長政擊敗,嗣後,長政又多次與六角家征戰,逐漸取得上風。

二、
迎娶佳人
年輕的長政在北近江之威名,也受到即將平定美濃的織田信長之注目,信長特命使者拜訪小谷城,提議將素有「戰國第一美女」的妹妹阿市嫁給長政而締結同盟。信長著眼於平定美濃後,必須確保上洛戰線的安全,亟欲拉攏屬於新興勢力的長政。淺井家內部為此分為兩派:親朝倉派者認為朝倉、織田兩家無法兩立,淺井家不能背棄朝倉家;獨立派則認為織田家為崛起中的強大勢力,沒有必要為了朝倉家而放棄與織田家同盟的機會。長政乃提出織田家「不與朝倉家交戰」作為同盟締結的條件,信長當時表示沒有問題,長政得以迎娶阿市作為夫人。嗣後,在越前朝倉義景處滯留的足利義昭明智光秀的穿針引線下,前往美濃與信長會面,信長擁戴義昭,率領大軍進軍京都,長政亦率軍參戰,擊破長久的宿敵且與信長對立的六角義賢,並與信長正式會面,信長十分滿意妹婿長政的表現而大加讚賞。

三、
恩斷義絕
信長入京後,以將軍義昭之名義要求義景上京參拜,遭到拒絕,信長乃率大軍出征越前。接獲消息的長政,深感先前的承諾遭到信長的毀棄,加上家中親朝倉派勢力的煽動,淺井軍便從背後切斷織田軍的退路。野史傳說阿市在長政的默許下,將兩端繫有細繩的小布袋或瓜類(表示首尾包夾之意)以祝賀旗開得勝的名義送往信長陣營,作為示警。信長對於長政的背叛大感意外。重視長政並自認為天下布武之道必能讓長政心悅臣服的信長,與仰望信長卻更重視朝倉家歷代恩義且認為信長不守承諾的長政,就此恩斷義絕。從越前回京後的信長,協同德川家康出軍江北,包圍小谷城前方要衝橫山城,長政請求義景協助,義景派朝倉景健支援,爆發「沛川會戰」。長政率領的淺井軍雖然驍勇善戰,其中先鋒磯野員昌甚至突破織田軍多重防衛而逼近信長本陣,但德川軍擊敗朝倉軍後,以及織田後備軍投入戰場,夾攻淺井軍,淺井軍終究不敵遭到挫敗,而退守小谷城。

四、父子殉城
長政雖然挫戰敗,但仍未喪志,與義景聯合屢次挑戰信長,其中在「志賀之陣」時,利用信長出征攝津與三好三人眾交戰之機會,布陣比壑山,進逼京都近郊的阪本,擊斃守將森可成,但主將義景優柔寡斷,長政身為屬將,只能無奈接受義景與信長的和談。脫困後的信長,隨即展開報復,火燒比壑山,震驚全日本。武田信玄響應將軍義昭之請,率大軍西上,並寫信通知久政、長政父子,以安軍心繼續與信長對抗,但信玄於「三方原會戰」擊敗家康後,卻在軍中因病去世。信長把握良機,再度包圍小谷城,並利用來援的義景撤退之機會,強攻朝倉軍,順利佔領越前,義景被迫自殺。小谷城已無法期待任何援軍,也無力反擊織田軍,只能坐以待斃。信長派遣包括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在內之武將作為使者,勸降長政,但長政心意已決,將夫人阿市及三個女兒茶茶姬(定君)、初姬、督姬送返織田家,死守小谷城,織田軍發動總攻擊,長政與父親久政一同殉死。據說戰後,信長命人將義景、久政、長政父子三人的首級塗以金粉作為酒器以為宴樂,可見信長對於三人多年來的恩怨糾纏甚為憤恨。嗣後,茶茶姬(定君)成為豐臣秀吉的側室,生下豐臣秀賴;督姬則成為德川家康之子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正室,生下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長政的血脈,隨著豐臣、德川先後執政而領有天下,大概是信長與長政都始料未及的結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