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六世像

一、
當選教皇

文藝復興時代,墮落的羅馬教皇代表性人物,便是全名為羅德里戈..博爾吉亞(Rodrigo Borgia)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於 一四三一年一月一日 出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原名Roderic Lanzol,因擔任教皇的舅舅卡利克斯特三世重用親族而發跡,乃改從母姓博爾吉亞(Borgia。年輕時的亞歷山大六世就讀於波隆納大學研讀法學,原本私生活尚稱節制,但目睹當時羅馬教廷神職人員普遍墮落腐化的習慣後,立刻沾染該風氣,熱中追逐金錢與女性,私生活紊亂,還曾讓羅馬教廷為之側目的程度。當教皇英諾森八世去世後,樞機主教當中,以亞歷山大六世及後來亦擔任教皇的尤里烏斯二世為有力的候選人,兩人明爭暗鬥,最後由亞歷山大六世靠著大量金錢賄賂而於一四九二年當選教皇,讓知情者為之譁然。尤里烏斯二世深恐亞歷山大六世對己不利,乃流亡至法國依附法王查理八世

二、
競逐世俗利益

亞歷山大六世擔任教皇後,面臨著教廷財政惡化、羅馬貴族叛服無常、義大利城邦錯綜複雜的糾葛等各種不利局面,亞歷山大六世一方面努力開源節流重建教廷財政,另一方面與羅馬貴族奧西尼家族等不斷地纏鬥,因那不勒斯王子費蘭特二世(後來成為國王)支援奧西尼家族,羅馬教廷與那不勒斯王國之間戰雲密佈,雙方都各自尋求支援,由於那不勒斯亞拉岡王室與西班牙斐迪南二世國王系出同宗,而斐迪南二世國王及伊莎貝拉女王為了西班牙與葡萄牙之間海上勢力範圍劃分之事有求於羅馬教廷,乃介入調停,最後,亞歷山大六世將私生女露葵琪亞(Lucrezia)嫁給費蘭特二世的兒子,結束兩家之間的紛爭。而西班牙兩王也因此獲得亞歷山大六世的協助,於一四九四年簽訂了著名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劃分了西葡兩國的海上勢力範圍,讓弱勢的西國海軍避免為了海外領土爭執而與先進的葡國海軍發生衝突。另外,亞歷山大六世任命剛滿十八歲的私生子西薩.博爾吉亞擔任樞機主教,持續擴大家族成員的勢力。

三、
法軍入侵 
一四九四年因那不勒斯老王費蘭特一世去世,法王查理八世提出對於那不勒斯王位的繼承主張,與實際接任那不勒斯國王的阿方索二世(費蘭特二世之父親)立場衝突,因為那不勒斯王位在傳統上,需經由羅馬教皇形式上給予賜福及承認,因此亞歷山大六世陷入兩難,後來他決定承認阿方索二世的繼承權。查理八世乃率軍南下直攻義大利半島,發動第一階段的「義大利戰爭」,亞歷山大六世不敵而逃離羅馬避難,查理八世宣告要以瀆職罪名罷免亞歷山大六世而請求親法派的樞機主教召開大公會議,亞歷山大六世乃與查理八世達成和解,以西薩擔任人質,讓法軍通過羅馬教廷領地直攻那不勒斯王國。查理八世返回法國後意外去世,路易十二世繼位,亞歷山大六世乃命西薩擔任使者前往法國與路易十二世締結秘約,謀求家族利益,路易十二世乃進攻米蘭發動第二階段的「義大利戰爭」。亞歷山大六世任命西薩擔任教廷軍隊總指揮,西薩以法軍為後盾,大肆討伐各地,亞歷山大六世父子的權力迅速膨脹,甚至有獨立於羅馬教廷之外建立「博爾吉亞王國」的氣勢。

四、
惡名評價

由於亞歷山大六世與西薩父子在建立羅馬教廷權威及家族利益的過程中,採取各種暗殺、下毒、賄賂等手段,甚至有捕殺多位樞機主教的情事,駭人聽聞,使得亞歷山大六世成為歷史家眼中「史上最惡的教皇」,長期以來,被視為惡魔的化身。但後代研究者指出,亞歷山大六世任內,有效地將原屬中世紀小領主統治型態的羅馬教廷領地,逐步予以統一,促成了近代教皇國的成立,也反映了當時歐洲中世紀過渡到近代的演變趨勢,其不正當的手段在當時也非其獨有,許多非難評價可能是政敵所刻意宣染。一五0三年七月,亞歷山大六世與西薩準備繼續掃蕩義大利中部殘存的小領主勢力時,父子兩人突然都染病臥床,亞歷山大六世於同年 八月十八日 去世,其遺體並有腫脹的現象,故有論者主張亞歷山大六世係遭到下毒而死亡,另有一說認為是亞歷山大六世原本要將毒酒給政敵服用,卻誤服放入該毒酒而死亡,公開展展示遺體時,還引起司儀與士兵之間的紛亂,導致其遺體僅用粗布包裹的狼狽局面。亞歷山大六世死去後,最鍾愛的兒子西薩也隨之垮台,被新教皇尤里烏斯二世剝奪相關權力,博爾吉亞家族的權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