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料(沒有圖片顯現,因為是本舊書吧!)
個人推薦指數:☆☆☆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名取得很糟糕,「發現老臺灣」,無法吸引人,要不是那時候我對於台原出版社的書籍特別有興趣,大概也不會有機會閱讀到這本書吧!
必麒麟(譯名)是十九世紀時期來到台灣待了七年的英國人,曾經擔任打狗(高雄)海關官員、英商怡和洋行台灣府分店店長職務,其寫作此書之背景,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清廷將台灣割讓日本,必氏為向英國社會闡述台灣作為英帝國海外貿易據點及戰略位置之重要性,而將個人遊歷及蒐集之資料整合後,所寫作的「福爾摩沙的指南」。
由於必氏通曉漢語及閩南話,並且多次深入原住民居住山區而學會部分原住民語,其曾經探訪之路線,至今仍廣受探勘步道人士所研究,而其個人的觀察,雖不無帶有殖民主義之色彩及白種人優越之偏見,但相當程度仍具有客觀性,且為第一手風俗資料報告。欲瞭解十九世紀臺灣漢族社會及原住民社會的民情及西方商務人士觀點的人士,本書可謂甚有參考價值。
閱讀此書,時感汗顏,因為當時漢人社會部分陋習的陰影,迄今仍在台灣可見其餘孽,而原住民的處境,較之當時,亦無太大之改變,而土地、文化之流失更甚於當年。不過閱讀此書時,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必氏描寫台灣氣候、地理、歷史的概觀說明,簡明扼要而精確(扣除其個人偏見的評論),透過其個人描寫異國的書籍內容所掌握資訊及運用資訊的能力,可以想見英國當時稱雄於五湖四海,實乃英國人民務實而進取之態度所致,廣泛地收集資訊,不畏艱難地親自探訪,系統性地分析與介紹,有計畫地規劃與建立制度。英國邁向現代化的過程,盡在此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