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5吳哥窟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位於吳哥窟遺址南方的洞里薩湖,是中南半島第一大湖,也是孕育數百萬人口的生命之湖,相信許多人都曾在地理課本上讀到這座湖泊。從吳哥窟搭車前往,約四十分鐘左右車程(租車附司機,因距離較遠,要加價)。沿途道路兩側,有許多商家及烤魚餐廳,還算熱鬧。抵達湖畔,司機先帶我們去購票處買船票,購票處似乎是公營機構,售票人員特別提醒,票價已包括所有費用,無須再支付其他費用,只要把船票給任何一位船伕即可。購票後,司機將車開到四周都是攤販棚架的碼頭邊,一下車,就有濃濃的魚腥味撲鼻而來,四周環境有些雜亂,許多船伕都爭著要作這筆生意,要我們把船票給他們以便出船,司機幫我們把船票給其中一位小伙子,小伙子拿到票之後快速地吆喝另一位船伕出船,兩人協助我們上船之後,七手八腳地把繩子一鬆,出船遊湖去囉!


看就知道是教堂囉!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逛完卜力坎之後,繼續到鄰近的涅盤寺參觀,這個翻譯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佛教寺廟,但實際上本寺是個祭壇功能的遺跡,中間有個大水池,池中有個大型圓壇,旁邊有刻著菩薩化身的馬,拯救海上遇難的商人的石雕,這是個佛經上的故事。由於主題非常明確,用猜的就可以猜的出來,當然是晚年熱中佛教信仰的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時期所興建。石雕現況已經磨損的很厲害,只能看出是一個大型生物昂首,而有多個人腳攀爬的型態。



整個遺址,除了中間的水池之外,旁邊四個方位各有一個小池子,學者考證認為當時四個小池子底部鋪有藥草,信徒們來此淋浴治病,那麼,中央圓壇上刻著象徵「救贖」意義的石雕,便更佳彰顯此處的意義了:罹患疾病而無助的人們到此沐浴,一邊沐浴,一邊望著飛馬石雕,祈求菩薩拯救自己脫離疾病之苦。有點像是印度的恆河聖地瓦拉那西的意味吧!水,具有魔力,能帶走不好的事物,洗滌身心。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吳哥城北門不遠,有一處大型遺址:卜力坎,非常值得造訪。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們此行帶去的三本中文書籍中,只有一本有介紹到這個遺址,包括蔣勳所寫的「吳哥之美」一書,都沒有提及卜力坎這處遺址。根據學者考證,此處應該是一座城市遺址,位於吳哥城郊外,在此處曾經發生高棉與占婆的血腥戰爭,據說後來吳哥抵抗入侵的暹羅軍隊,也曾據此而守。入口處就是善惡神明拉扯巨蛇的欄杆造型,也就是「乳海翻騰」,並有幾乎乾枯的壕溝圍繞,在佈局上與進入吳哥城的情形如初一轍,更可證明此處遺址確實是一座規模略小的城市。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眾多吳哥遺跡當中,塔普倫寺的知名度可以說僅次於吳哥窟、巴揚寺、班蒂斯蕾等,只要看過吳哥遺跡的相關照片,一定都會對於熱帶地區巨樹交錯盤踞其上的頹圮寺廟印象深刻,這樣的標準景觀,現在只能在塔普倫寺尋得,因為其他寺廟的樹木經過近年來的整理後,大多已清理完畢,以方便學者研究及旅客觀光,但當局卻刻意將塔普倫寺僅作簡單的修復,使得現在到訪的旅客,仍能看到當初吳哥遺跡剛從熱帶叢林中被世人發現的模擬情況。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吳哥城的勝利門往東,有二處鄰近不遠的遺址:田瑪嫩及達高,可以順道參觀。田瑪嫩遺址雖小,但裝飾華麗,雖然整體建築工程尚未完成,但主殿、前廳及東正門均已完工,牆上浮雕也已完成,可以觀察當時興建神廟工程的順序進行情形。中間有門廊相連,穿越跳躍其中,頗有樂趣(應該沒有破壞古蹟才是吧?罪過!罪過!)。西門上的乳海翻騰浮雕,保留狀況尚可,如果覺得吳哥窟迴廊的翻騰乳海浮雕規模太大很難觀看全貌,此處倒是提供另一個觀看的場景。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耶輸跋摩一世剛繼位時,吳哥王朝的首都並不在吳哥城,而是在距離吳哥東方幾十公里處,現在被稱為「羅洛斯遺址」的區域,如果對於吳哥王朝早期崛起的歷史及建築發展過程有興趣者,可以前往一遊,可使用吳哥遺址的通行券。目前已有筆直的公路直達,汽車車程約二十分鐘左右而已,據司機Dom告知,這條往東的公路是日本政府出資蓋的,並不斷稱讚這條路品質很好,不像吳哥其他區域道路品質很差等等。遺址區域目前被整理出來可供參觀的主要是三座寺廟:巴孔寺(Bakong)、普力科寺(Preah Ko)及洛雷寺(Lolei)。

普力科寺(Preah Ko)是三座寺廟中最古老的建築,是九世紀末由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國王所修築,目前僅剩下六座磚塔、藏經閣及廟前的濕婆神坐騎黃牛Nandi的石雕,遊客稀少。據學者考證,此地原本範圍頗為可觀,四周尚有壕溝建築,可能是神廟與皇宮遺址區域,算是吳哥王朝早期的政教中心。古樸的風格,與吳哥王朝強盛時期的繁複裝飾建築大異其趣,但卻是該偉大文明發展的基礎根源所在。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位在吳哥城南門外的巴肯山,是個低矮的小山丘,但要攀爬而上,也需要二十分鐘左右。上山的路有三條,左側一條給大象走的,就是付費給象伕,由大象載著遊客上山就對了。中央一條是以前吳哥王朝鋪設的石階,筆直但陡峭,路況不佳。比較適合一般遊客的是右側的泥土路,雖然有點繞路,但是較為平緩。我們上山時走右側,下山時走中間石階,都給它嘗試一下吧!走右側的道路,比較像是在台灣郊山健行的感覺,而且會途經遺址當年其他上山的石階,當年的人們應該是從不同方向沿著呈放射狀的石階拾級而上。大部分遊客都是來巴肯山看夕陽,但我們因為臨時決定去洞里薩湖乘船看夕陽,所以就利用逛完吳哥城後的中午時分來爬山,沿途「俱無人聲」,畢竟太陽正烈,要到幾乎無遮蔽物的山頂上曬太陽,不是很舒服。


巴肯寺是當初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從舊都羅洛斯區域遷都到吳哥之後,興建的第一座國廟,也是第一座憑藉自然地形而興建的廟宇,被認為具有模仿「須彌山」的意義。在建築上,屬於從羅洛斯磚造建築過渡到日後石造建築的中間時期風格,所以為磚石混雜的結構。巴肯寺的景觀,共有一百餘座大大小小的寺塔對稱地排列,又被稱為「塔林」,台基高達十三公尺,共分五個階層,遠遠眺望,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登上神廟上方平台,居高臨下,西美朋、吳哥寺盡在視野之內,江山氣勢萬千,想必當年帝王巡攬時,也曾看過同樣場景。國廟立基後,吳哥王朝興盛了近三百年之久,對照石階兩側殘留或立或倒的石獅像,頗有歷史蒼茫,時空悠悠之感。天地萬物,有起有落,乃自然之法則也。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城內除了巴揚寺以外,還有許多景點可以參觀。位於巴揚寺通往北門的大道旁,有鬥象台、癲王台及閱兵台,在建築上一氣呵成。據說鬥象台是以前國王接見外賓的平台,也有一說認為是國王觀賞鬥象表演之處。鬥象台的平台刻有大象浮雕,裝飾上較為單調,但癲王台的平台則有數列神像及各種神獸的浮雕,視覺上的變化比較多。中間被稱為閱兵台的大平台,是連接鬥象台及癲王台的長條狀平台,可以環顧四周環境,確實是國王閱兵或進行國家慶典的好地方。閱兵台前方草坪通往東門方向,可以看到數座磚塔,詢問雇用的司機Dom,這些磚塔作何使用?Dom竟答稱:這些是國王觀賞舞者表演的高塔,國王會在平台上與大臣一起觀賞舞者攀爬其上的表演。嘿?國王眼力這麼好嗎?從閱兵台距離這幾座磚塔少說也有二百公尺的距離,怎麼觀賞呢?舞者又如何在高塔上攀爬起舞呢?


十三世紀的周達觀,當年所寫的遊記提出另一種看法:「又兩家爭訟,莫辯曲直;國宮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二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提防。或作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證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發熱之類,有理者略無纖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蓋其土地之靈有如此也」。這種說法雖然有其可能,畢竟古代「天獄」、「神判」的觀念屢見不鮮,但如果二人皆發燒生瘡時,如何認定誰無理呢?或二人皆毫髮無事者,如何認定誰有理呢?而且為何是十二座呢?我個人倒是覺得這些磚塔應該具有宗教祭祀的意味,如果有舞者在其上表演,應該不是娛樂之用,而是祭神之舞。或許後來有兼作監獄或所謂的「天獄」使用,但應該不是其主要的功能。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吳哥城南門進入後,沿著已闢建完善的柏油道路前行,有如身處在大型熱帶森林公園的感覺,不久就會看到格局方整的巴揚寺。雖然行前早有看過巴揚寺的介紹及圖片,但親臨此地,仍然帶給我們視覺上相當的震撼。首先,是如同吳哥窟(小吳哥)一樣的環形外牆浮雕。與吳哥窟的浮雕主題集中在印度教神話故事不同,巴揚寺浮雕幾乎就是用來讚訟吳哥王朝中興之主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國王赫赫戰功的建築。浮雕上刻畫著吳哥王朝大軍威風凜凜行軍的場面,國王乘坐在戰象上凝視著遠方。值得一提者,浮雕上還刻有中國傭兵的軍隊,騎著馬的將軍率領著穿著長袍留著鬍鬚的軍隊,由於與吳哥軍隊短髮纏腰布的外型不同,非常容易辨認。


這群中國傭兵是在什麼機緣下來到吳哥王朝呢?闍耶跋摩七世國王登基為王的時間,據學者考據出土的碑文,是在西元一一八一年,大約是在十二世紀下半,當時,蒙古尚未完成統一,成吉思汗還在草原奮戰當中,東亞大陸還是北金南宋的局勢,吳哥王朝的目擊者周達觀都還未出生。到底這是真實的中國軍隊?還是想像的中國軍隊?如果是前者,是南宋官方的正規援軍?還是流落他鄉的雜牌軍?甚至只是吳哥當地中國人自己組成的志願軍?如果是後者,是國王自己一時高興的想像,還是另有政治宣傳目的?充滿著許多疑問,但手邊找不到相關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讓我陷入一種有點像是「這倒是有趣的歷史小說題材」的想像。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城共有五個城門,分別是東南西北及勝利門,目前以南門修復保存情況最佳,所以觀光客初次來到吳哥城,觀光路線都是由南門進入。南門上方就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國王的神秘微笑,門兩側則是大象石雕,大道兩側是神明與惡魔互相拉扯巨蛇的「翻騰乳海」形像的欄杆,爛杆外則是護城運河。

且看十三世紀時,元朝的周達觀如何描述他所見到的吳哥城城門:「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橋之兩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欄皆石為之,鑿為蛇形,神皆七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三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門之兩傍,鑿石為象形,城皆疊石為之,高可二丈,石甚周密堅固,且不生繁草,卻無女牆」。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鄰近前面所提到的東美朋(East Mebon)、變身塔(Pre Rup)一帶的東郊遺址群,還有Banteay Samre及Prasat Kravan二處遺址可以一併納入行程。Banteay Samre僻處於往來班蒂絲蕾(Banteay Srei)路上中途的岔路進去,遊人甚少,氣氛寂靜,我們所帶去的三本書中,也都沒有提到與這座遺址有關的資訊。根據簡單的英文簡介,此遺址約與吳哥寺(Angkor Wat)同時興建,當時在位的國王是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國王。遺址範圍不大,感覺上應該是屬於僧侶靜修之處,整個建築形式,確實與吳哥寺內部中庭如出一轍。參觀時,突然來了一陣午後雷陣雨,剛好我們二人各自在兩座塔中漫步,隔著陡峭的石梯無法跨越,遙遙相對,等待雨過天晴,剎那間有種錯覺:彷彿是遺址上的二座浮雕像,在時空的交錯中,瞬間四目交投,千百年過去了,我們卻依然還在原處。


在蔣勳的「吳哥之美」一書中有特別介紹到Prasat Kravan這處遺址,基本上,該遺址只剩下三座孤伶伶的磚塔,外觀上看起來,既無雄偉氣勢,也無精緻浮雕,但走入磚塔中,你會發現內部殘存的磚雕非常生動,天神、天女居中而立,兩旁皆有跪立人像合掌膜拜。根據書上簡介,此處遺址是吳哥王朝前期從磚造建築邁向石造建築過程的見證,如果對於吳哥建築發展感興趣者,除了在距離較遠的羅洛斯遺址(Roluos)可以看到早期吳哥磚造建築群之外,也可以來此處參觀。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座遺址,在我們所帶去的三本介紹吳哥遺址的中文書籍中都沒有提到相關資訊,但所附的地圖中有標列到這個遺址的名稱,離變身塔(Pre Rup)相當地近,不妨順道一遊。入口處有一個與吳哥城(Angkor Thom)巴揚寺(Bayon)相同模式,刻著摹仿佛陀像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國王神秘微笑的門,根據在吳哥窟拿到的免費英文簡介說明,此座寺廟確實是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時期所興建,但其功能為何,目前尚未知悉。

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改信佛教之後,自認是佛陀再世,所以到處將其臉龐塑造在許多建築上,形成著名的「高棉微笑」,或許有人會認為他未免太自戀了吧?不過我倒覺得國王這麼做,或許有其統治上的需求。由於吳哥王朝傳統宗教勢力是婆羅門教,國王雖有戰勝宿敵占婆的赫赫戰功,但一旦改信佛教,必然無法繼續沿用根植於婆羅門教的「神王思想」,為了合理化其統治權威,要有另外一套意識型態來說服臣民接受他的改宗,於是借用既有的「神王思想」精髓,換個說法表示自己是佛陀再世,並將其嘴角掀起一抹微笑的臉龐到處豎立讓臣民能瞻仰崇敬,加深印象,這是因為其信仰變更所做的「形象改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妄加猜測。真相如何,只有國王心裡明白。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身塔的翻譯名稱,令人百思不解,也有書上是翻譯作「變相塔」。此處是做為皇族的火化場功能使用,蔣勳在「吳哥之美」一書中,提到這座寺廟應該與印度教的「輪迴」思想有關。如果從「輪迴」這個觀點著眼的話,「變相塔」的翻譯似乎比較貼近該寺廟原本的功能。

此塔的高度在吳哥遺址多數高塔建築中也是甚為突出的。站在磚造的主廟旁,甚至可以遙望到吳哥窟巴肯山方向,刻意興建這種高度,帶有一點升天的味道在內。而基座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石棺,中間挖空,底座是破壞神濕婆的坐騎黃牛Nandi,據書上說明這是當時的停棺台。入口右側,還有一個小亭子,簡介上說明是作為洗骨灰的地方,當時是以椰子汁來洗,透過排水口流出。肉身散去回歸自然,進入下一個輪迴。以功能而言,此處是吳哥遺址中非常特殊的地方。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美朋(East Mebon)原本是興建作為蓄水庫使用,是吳哥王朝當時廣大水利工程設計的一環,現存遺址僅殘留以前在水池中間島嶼所興建的神廟平台而已。目前站在此處的神廟上,放眼望去的周圍,幾百年以前都還是水鄉澤國呢!以現況而論,只剩下睥睨四周的石獅、石象,供遊人憑弔,很難想像當年的壯闊情景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在吳哥城西方還有一個很大的水庫,旁邊有西美朋(West Mebon)的地名,顯見兩者是遙遙相對的設施,或許透過對於西美朋及周圍現存的水庫形狀,可以模擬出當初東美朋周圍的情況。搭飛機接近暹粒機場時,一定都會注意到下方有個很大的湖泊,那就是西美朋旁邊的水庫,站在巴肯山上遠眺西方時也可以看得到,這般浩大的工程,當年在東西兩側都有,實在令人驚訝吳哥王朝雄厚的國力。

曾經如此繁榮的吳哥王朝為何會衰敗到首都淪為草木叢生,人煙罕至之地步呢?當初從法國探險家開始,一直到目前的考古學家都對於這個問題提出各種想法。基本上,吳哥王朝強大的國力,與其興盛的水利工程有密切的關係,水利工程帶來興旺的生產力,能養活眾多的人口,不僅能組織強大的軍隊,也提供各種巨大神廟建築勞力的來源。吳哥王朝自九世紀開始興盛的時候,恰巧是中南半島呈現權力真空的階段,但進入十一世紀以後,先遭遇到東南方占婆的挑戰,雙方交戰多年,戰爭帶來的人力耗損,必然導致吳哥王朝的生產力量下降,闍耶跋摩七世國王雖然在洞里薩湖大戰擊敗入侵的占婆人,為近百年來的戰亂暫時畫下休止符,隨後大肆興建各種神廟,形式上看起來雖將吳哥勢力推上另一個顛峰,但該國王改信佛教之後,可以想見的,會加深吳哥王朝傳統婆羅門教信仰勢力的反感,而吳哥諸王的權威正是來自結合婆羅門教信仰的「神王思想」,內部統治基礎因此受到動搖。而戰爭及建築帶來的人力、資源的耗損,也造成後來吳哥要維持巨大的水利工程越來越困難,經濟基礎逐漸受到侵蝕。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稱為「吳哥古蹟中的明珠」的班蒂絲蕾,雖不像其他吳哥遺址有雄偉巨大的石塊、高聳的尖塔,卻是旅人到訪吳哥遺址時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距離主要遺址群有二十公里左右,因沿途大多為砂土路,建議搭乘汽車會比較舒服且迅速,但坐Tuk Tuk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有點辛苦。以砂岩為建材,使得建築呈現令人難忘的玫瑰粉紅色的印象。實際上來此的路上,沿路鮮紅色的泥土,似乎就已經向旅人預告其獨樹一格的建築特色。

此廟精緻絕倫的浮雕,堪稱是吳哥遺址中最為細緻的藝術傑作。目前寺廟外牆結構已毀,僅剩東門較為完整,一開始從進門的門楣上的浮雕,就讓人讚嘆不已,處處可見繁瑣的雕飾,將惡魔、濕婆神及各種坐騎神獸交雜呈現,善惡對立,無所不在。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各地的旅客,對於吳哥遺址印象最強烈的畫面,應該就是吳哥寺(小吳哥)高聳的尖塔倒影在水池前的影像了。我們抵達吳哥遺址的第一天下午,只是單純地繞繞暹粒市區,熟悉這個環境,真正的行程,是從第二天清晨五點從飯店出發前往吳哥寺欣賞著名的日出活動。還是泛著藍黑色的朦朧天色,已經有許多遊客陸續來到入口處,由於事前沒有特別留意相關資訊,直到看到其他旅客帶著手電筒而來,我們才發覺如果想要欣賞日出而沒有帶手電筒的話,要行經兩側都是運河圍繞的遺址入口石板道路,是相當危險的事,視線極差。還好,前面的遊客有帶手電筒,我們緊隨在後跟著些微的亮光,小心採著剛下過雨有點積水濕滑的道路,步入眼前龐然黑暗的巨大建築之中,還搞不清楚建築的實際輪廓。等到進入後,發現已經有許多遊客或坐或站,各自盤據適當的位置,等待黎明的到來。人聲逐漸鼎沸,天色也已見魚肚白的顏色,三座尖塔造型的陰影逐漸清晰可見,這三座寶塔的形狀,也正是柬埔祭國旗的徽記。每個人都有如石像般,懷著朝聖的心情,看著雲彩的變化,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經過,天色雖已全亮,但三座寶塔上方盤據的烏雲,將陽光隱蔽起來,人們紛紛發出失望的嘆息,此時聽到旁邊應該是台灣旅客的對話:「今天大概又看不到了日出了!」、「這幾天天氣不太好,每天早上來都看不到!」,真是令人吃驚,看來吳哥寺的日出朝聖活動,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啊!我們只能望著三座寶塔,想像著日光從最高的尖塔露出光芒四射的氣勢。


天色既亮,趁著早晨清新的空氣,沿路走向正殿,一邊走著,不免讚嘆這座偉大的建築,雖然沿途以那迦蛇神(Naga)形狀製作的欄杆已因歲月而斑駁脫落,但數百年前的榮光,當你踏上巨大的石板路上時,依舊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當距離逐漸靠近時,才能辨識原來是五座尖塔,四座小尖塔圍繞著中間最巨大的一座。吳哥寺是從十二世紀的「太陽王」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國王開始建造,作為其陵墓使用,但直到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國王在位時才完成這巨大的建築工程,前後歷時七、八十年。整個建築佈局方整,互相對稱。裡面有一些角落有人供奉著佛像,拿香向遊客招手拜拜,這可是要付香油錢的,沒興趣的話,可不要隨便拿香就拜喔!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二、交易購物資訊分享:
要前往吳哥窟旅行者,務必攜帶美金,最好要有一些小額美金,因為美金才是當地最流行的錢幣。柬埔寨幣由於幣值波動不穩定,所以在觀光客雲集的吳哥窟地區,所有交易購物均直接以美金計價,不管是商店、餐廳、門票、車資、小販等等,無形中將暹粒市的物價水平拉高不少。即使是便宜的小東西,也都是以三個一美金,或五個一美金的方式出售。遇到低於一美金而要找零的情形時怎麼辦呢?至少在我們到訪的當時,行情價是以每四千元柬幣兌換一美金,如果是零點五美金時,商家就直接找二千元柬幣給我們,以此類推,所以有些零頭,就不要太計較了!由於吳哥窟發展觀光事業也是這幾年的事,所以可以賣給觀光客的紀念品種類還不算太多,如果要買的話,吳哥浮雕的拓印畫算是當地最有特色的東西吧!棕櫚樹汁液提煉而成用葉子包起來的棕櫚糖,也是很有特色的零嘴。拓印畫等物品不要在遺址外面的小販購買,因為暹粒市區內的舊市場及中央市場的攤位價格比較便宜,殺價不可免,至少要對折。此區因為歷史上曾受到泰國統治,有許多紀念品或服飾實際上是從泰國來的,可別傻傻地買回家之後,發現是泰國製品,買錯紀念品還不打緊,價格還比在泰國買還要貴一點喔!

三、參觀遺址資訊分享: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吳哥窟的遊記,估計要等到寫完去年的奧地利匈牙利遊記及今年六月的巴黎羅亞爾河流域遊記之後,才會開始動筆,不過呢,其他遊記都是以前私下寫過部分之後,重新整理再放到部落格上,原則上都不是「新鮮貨」。可是吳哥窟及曼谷、素可泰等地,卻是今年十月才玩回來的地方,記憶比較鮮明,但是還沒整理過,不如趁著現在記憶最好的時候動筆寫寫,反正,也沒人規定一定要按照時間順序來寫啊!

現存的古文明建築遺跡中,足以和埃及金字塔、希臘雅典衛城、羅馬大競技場、
中美猶加敦半島的馬雅金字塔、南美秘魯印加馬丘比丘相提並論的亞洲古文明遺跡,除了中國萬里長城、印尼爪哇婆羅浮屠(印度泰姬瑪哈陵年紀太小,不能算是古文明,不過中國萬里長城也是明代重修的,叫它古文明好像也有點不太恰當?)之外,大概就只有高棉的吳哥窟當之無愧了。其中埃及金字塔、馬雅金字塔、印加馬丘比丘及高棉吳哥窟都是屬於整個範圍的遺跡群,而非單一的建築物。對於台灣旅客而言,吳哥窟無疑是上述古文明遺跡中,可及性最高的地方,而隨著電影「古墓奇兵」的拍攝取景所帶動的旅遊風潮,更是將吳哥窟的觀光事業推向顛峰,觀光飯店比鄰而設,租車附司機的數量龐大,主要遺址規劃完善,各國旅客絡繹不絕,即使是初次自助旅行者,也能非常容易就參觀遊玩主要遺址,團體客與自助行的旅遊方式在此差異性不大。在這個已經非常世俗化的區域,你會見識到蓬勃的經濟發展正在吳哥窟如火如荼地展開,我猜想暹粒市(SiemReap)的房地產市場一定是世界上地價上漲幅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吧!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