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1870

去年曾經購買台北縣觀光局所販售的淡水、八里觀光套票,只逛了淡水紅毛城,還有一些景點沒有使用到,上個月特地跑了一趟八里十三行博物館繼續未完的套票旅程。本館外型設計粗獷簡潔,館內設施尚稱完善,令人驚喜的是本館的展覽方式,主要係以小朋友的眼光來規劃,讓小朋友們能輕易地認識這塊土地上活生生的考古歷史,而不是書本上遙遠的古國,大人們亦獲益良多。根據介紹,十三行人是台灣考古史上被發現最早使用鐵器,而且具有煉鐵技術的民族。如果對於人類歷史有興趣者,應該都知道鐵器的出現,標誌著脫離青銅器時代而邁向另一個文明水平,距今一千八百年至五百年左右生活在台灣北部的十三行人,掌握了煉鐵技術,很有可能是與外來民族交流的結果。根據最近的報導,學者研究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史前遺址文物,認定具有明顯的十三行人活動跡象,而主張十三行人曾遠遷至東部尋找鐵礦及金砂等,遂而定居下來。果爾,則台灣史前人類活動之範圍遠比我們想像地更為寬廣。而國際的人類學者、遺傳學者普遍接受了台灣島曾是泛太平洋區域高達一億以上人口的南島語系的重要轉運地甚至是發源地之一的觀點,遠至紐西蘭的毛利族及大溪地、夏威夷等原住民,其祖先可能都是從台灣揚帆出發而落地生根的,故台灣考古的研究,對於釐清南島語系數千年來的變遷史具有決定性的關鍵。

DSCN1867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N1983
穿上迷彩帽及褲子,球球覺得很酷喔!(球球近來都會刻意擠眉弄眼裝可愛)

金門的最高峰太武山,有塊當年戰地的精神象徵:「毋忘在莒」碑文,成為許多人對於金門的鮮明印象,至少TH老婆大人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開車途經太武山的山腳下時,正是中午時分,老婆大人提議:要不要去爬太武山?我當下的反應是:天氣那麼熱,而且帶著球球,還是不要吧!但老婆大人異常堅持,認為沒有爬太武山看「毋忘在莒」碑文,會有所遺憾,我當然只能一邊抱怨一邊乖乖配合。入口的阿兵哥大概是第一次看到坐在娃娃推車上的Baby也來爬太武山吧?車子不能往上開,因為有軍事基地而進行管制,必須從山腳下一路往上走,雖然道路算平坦,但三十幾度的高溫,又是中午時分,等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嬰兒推車推上而抵達「毋忘在莒」碑文前,球球早已不支睡倒!好一個「毋忘在莒」啊!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佐竹義宣像

一、
對抗獨眼龍

佐竹義宣,於十七歲時,就從被稱為「鬼義重」的父親佐竹義重受讓家督,成為源氏名門佐竹氏第二十一代家督,其先祖與甲斐武田氏相同均為新羅三郎義光。佐竹氏自佐竹義昭、佐竹義重父子以來,積極擴大勢力,成為常陸地區最大勢力,與越後上杉謙信交好,而與關東霸者北條氏康北條氏政父子互相抗衡。同時,亦因義重迎娶伊達晴宗(伊達政宗之祖父)之女兒,而與伊達家產生糾葛,佐竹家與伊達家之間由於互相競爭南奧地區的領導地位而升高對立情勢。伊達政宗從父親伊達輝宗處繼承家督之後,為報父仇而興兵進攻二本松城,周遭大名以義重、義宣父子為首組成聯合軍討伐政宗,而發生「人取橋之戰」,與伊達家展開全面作戰。嗣後,義重之次子蘆名義廣以養子身份繼承會津蘆名家,政宗趁蘆名家產生內訌時機,迅速於「摺上原會戰」擊滅蘆名家,讓義重、義宣父子因無法即時救援而惱怒不已,義宣從此視大其三歲的政宗為終生的宿敵,屢屢明爭暗鬥。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達成實像

一、
武勇無雙

伊達成實,幼名時宗丸,父親為伊達植宗(第十四代家督)的三男伊達實元,母親則為伊達晴宗(第十五代家督)的女兒,屬於伊達家一門眾,約在五歲時即成為伊達政宗的近臣。於十八歲時,遇上了由佐竹義重、佐竹義宣父子為首的聯合軍進攻伊達家的重大危機,是為「人取橋之戰」,成實隨同政宗以寡兵參戰,擔任前線基地防衛工作,後來又負責本陣左翼,與企圖迂迴襲擊政宗本陣的聯合軍一部激戰,堅守不退。嗣後因為攻佔二本松城的戰績,成為二本松城的城主。於攻滅蘆名氏的「摺上原會戰」擔任伊達軍中心勢力第三陣的主將。被稱為英毅大略而武勇無雙的成實,成為伊達家少壯派的代表,與片倉景綱堪稱政宗的左右手。在政宗降服於豐臣秀吉後,爆發「葛西、大崎一揆」暴動,奉秀吉之命負責坐鎮奧羽地區的蒲生氏鄉,懷疑係政宗在背後煽動,情勢甚為緊張,成實亦擔任人質前往氏鄉鎮守的名生城,隨時有遭到犧牲的危險,但成實以行動化解氏鄉對於政宗的疑慮,還獲得氏鄉贈與盔甲等物品。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倉景綱像

一、
輔佐幼主

片倉景綱,世人慣稱其為片倉小十郎,父親片倉景重係擔任八幡神社的神官,並非武家出身,但父親景重對於景綱及繼女喜多子均施以兵學教育,景重去世後,由喜多子對於無血緣的義弟景重繼續予以照顧及教養。喜多子嗣後擔任伊達政宗母親義姬的侍女,景綱則在政宗父親伊達輝宗的近臣遠藤基信的推薦下,擔任少主政宗的傅役。據說政宗因為幼年時期曾經感染病毒而致眼球突出,容貌醜陋,某次政宗右眼球脫出,要求近臣予以割除,其他近臣感到害怕而不敢靠近,只有景綱趨近取小刀割除眼球。君臣兩人在嗣後的危機中屢次協力脫困,就是依賴彼此深厚的信賴關係而能使伊達家繼續前進。政宗完成元服儀式時,亦由伊達成實持劍,景綱奉刀,「獨眼龍政宗」在兩人的輔佐下,展開了縱橫戰國的精彩生涯。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北信之雄

村上義清,文龜元年出生於信濃葛尾城,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遭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之前,讓信玄吃盡苦頭的武將,甚至是唯一讓號稱無敵的信玄連續遭遇二次敗戰的猛將。村上氏從南北朝時代就與信濃守護小笠原氏互相抗衡,自村上義國時期以來,勢力逐漸從東信濃延伸至北信濃。當信玄之父武田信虎當家的時代,義清就與信虎、取訪賴重合作共同攻滅東信濃的豪族海野氏,在信濃稱雄一時。信虎嗣後遭到信玄放逐,信玄全面展開信濃攻略後,自認為信濃國最強武將的義清,不可避免地與信玄產生正面衝突。

二、
擊敗強敵

信玄的軍事行動指向義清勢力範圍的東信濃佐久郡,歸屬於義清的城池一一淪陷,讓信玄產生輕敵之意,決定直接與義清一較高下。天文十七年二月,在天氣極為寒冷的氣候下,信玄發動大軍進逼義清的根據地葛尾城,義清察覺後,採取逆襲策略,出兵千曲川與武田軍對陣,抱著必死的決心及利用武田軍遠行的疲憊,兩軍交戰後,武田軍敗退,輔佐信玄的老臣阪垣信方、甘利虎泰先後戰死,信玄撤軍,「上田原會戰」成為常勝的信玄一生當中的最大慘敗。該戰結果,鼓舞了信濃豪族,紛紛反抗信玄,信玄一一擊敗反對勢力後,於天文十九年再次領軍進攻義清所領的要害戶石城,但久攻不下,義清率軍來援,武田軍有受到城池內外夾擊的危險,信玄只能退兵,損兵折將,史稱「戶石崩」。義清先後二次擊敗信玄,雖為其博得善戰美名,但信玄指示真田幸隆以計略分化戶石城,兵不血刃地奪得該城,用政治手段取代強攻,義清的勢力逐漸受到孤立而衰弱。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門鄰近中國大陸,歷史開發甚早,但初次建城:「金城」者,據說為明初洪武年間負責沿海防務的江夏侯周德興。周德興與徐達、湯和等人,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時玩伴,隨同朱元璋南征北討,朱元璋取得天下後,大肆殺害開國功臣時,周德興自己本人雖然僥倖存活,一度成為碩果僅存的元勳,但遭其子亂宮事件拖累,終究還是難逃皇帝毒手,無法善終。金門名稱之由來,即為周德興鎮守本島抵禦海賊倭寇時期,取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在金門,還能供後人憑弔周德興之事蹟者,大概就是周德興所建之「文台古塔」了。

「文台古塔」旁不遠處,尚有一涼亭,放置與戚繼光並稱「龍虎」的明末抗倭名將俞大猷所題字:「虛江嘯臥」的大型石刻。俞大猷號「虛江」,該石刻為駐守金門防禦海賊倭寇任務時所題。由於俞大猷擊敗海賊林道乾,林道乾遁逃現今台南一帶,促進了台南的漢人移墾活動,也造成海賊無法進犯金門之餘,轉攻澎湖,造成「七美人」投井自殺之悲劇,這也是澎湖「七美島」名稱之由來。俞大猷後來遭陷下獄,雖賴戚繼光等人營救脫身,但從此抑鬱而終。中國明朝末年,正是十六、十七世紀世界史的大航海時代,林道乾等人所代表之海賊武裝勢力,最後孕育出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獨霸一方的局面,也正式開啟漢人在台建立政權的歷史。念及至此,再望一眼孤伶伶的古塔與石刻,大海依舊蒼茫,昔日名將安在?周德興與俞大猷兩人相距兩百年之久,盡忠報國之下場,卻是帝王的無情,專制體制下,任你有何種情誼或何種功勳,都是一般下場。民主也許喧囂無效率,卻能保障個人的基本尊嚴,豈能不珍惜乎!
 

DSCN1699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福島正則像

一、
賤岳七本槍之首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藤清正像

一、
熊本城主

加藤清正,幼名虎之助,為尾張中村土豪之後,父親早逝,母親因與豐臣秀吉母親大政所夫人有親戚關係,清正從小就追隨秀吉,由秀吉養育長大,成人後體格高大,據說有 一百九十一公分 高。織田信長遭到明智光秀於「本能寺之變」叛變而亡,清正跟隨秀吉急速返回近畿地區,參加了擊敗光秀的「山崎會戰」。隨後,又在秀吉與柴田勝家對決的「賤岳會戰」當中,清正擊斃敵將山路正國,與福島正則等七人立下顯赫戰功,被世人稱為「賤岳七本槍」之一,勇猛的威名開始傳遍諸侯。秀吉降服九州的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兄弟之後,先任命佐佐成政擔任肥後領主,但成政施政處理不當,引發農民暴動,遭到問罪,秀吉乃改封清正為肥後半國十九萬石之領主,清正以熊本城為居城,積極投入內政建設,除熊本城之外,嗣後還參與了營建名護屋城、蔚山倭城(朝鮮)、江戶城、名古屋城等工作,堪稱築城名人。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門古聚落當中比較為人熟知者,除了水頭、瓊林以外,另外還有珠山與山后。其中珠山聚落係由薛氏族人所建,其風水佈局迄今依然明顯可辯,背山面水,形成一個環狀。而山后著名的十八間則係由王國珍、王敬祥父子(當時為神戶僑領,曾擔任孫文革命時的神戶支部領導,算是孫文的金主之一)為回饋鄉里而建,堪稱金門保存狀況最好的聚落,目前規劃為民俗文化村,需要收費。可惜民俗文化村的經營,似有沒落跡象,裡面著名的「阿婆蚵仔煎」固然美味,但各家小攤零散的招牌及桌椅,未經整體規劃,總是對於古色古香的環境形成景觀的破壞。

DSCN1279
金門的公路上,常常可以見到黃牛出沒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本願寺顯如像

一、
教團門主

本願寺教派,係由親鸞上人所創建的淨土真宗的總本山,因其法門修行容易,且允許娶妻葷食,易為武將、商人、百姓所接受,教團之勢力發展迅速。本願寺顯如,本名光佐,為本願寺第十世門主證如之子,繼承父親地位成為第十一世門主。本願寺總寺設於經濟、軍事要衝之大阪石山,因本願寺派與一向宗門徒關係密切,具有驅使各地一向宗門徒的影響力,且從將軍管領細川晴元攻打石山失利以後,本願寺派的軍力讓人印象深刻及恐懼,故有許多諸侯大名、公卿等紛紛與本願寺派維持良好關係。顯如之妻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而武田信玄之妻亦為三條公賴之女,兩人具有姻親關係,經常互相協助及利用彼此的實力。顯如可資動員之武力足以與任何戰國大名相匹敵,可謂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宗教武裝力量。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足利義昭像

一、
就任將軍

足利義昭,於天文六年出生於京都,為室町幕府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的二男,其父義晴當初夾處於管領細川晴元與三好長慶等人鬥爭下,從京都幾度往返河內、近江等地徘徊避難,被稱為「流浪將軍」,生前已辭去將軍職,由長子足利義輝擔任第十三代將軍,義昭則在四歲時進入奈良興福寺,法號覺慶。永祿八年,被稱為「劍豪將軍」的兄長義輝遭到長慶的家臣松永久秀殺害,京都動盪,興福寺並遭到久秀派兵嚴密看守,義昭生命受到威脅,幸賴細川藤孝等人營救,義昭隨同藤孝逃往越前依附朝倉義景,並還俗將覺慶之名改為義秋,嗣後再改名為義昭。義昭寫信給上杉謙信表達再興幕府的願望,但謙信所在的越後到京都的路途遙遠,其又與武田信玄北條氏康征戰不已,無力他顧。而義景的態度曖昧,不願與久秀公開決裂,在朝倉家食客明智光秀的牽引下,義昭轉往依附剛平定美濃的織田信長,信長與北近江的淺井長政、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為親家,鞏固周圍後,以五萬軍力進行上洛戰爭,迅速地擊敗南近江的六角承禎、三好三人眾等勢力,久秀降服,義昭在信長的擁護下正式就任第十四代將軍,距離其兄義輝橫死已三年有餘。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1410

從空中鳥瞰金門島,真像個「狗骨頭」,狗骨頭的西北一角,是金寧鄉,也是當年國共兩軍激戰的古寧頭戰場所在。沒時間參觀古寧頭戰史館,只有到附近的北山洋樓晃晃。「北山洋樓」當年作為共軍臨時指揮所,與國軍進行巷戰,短兵相接,目前外觀仍然是彈痕累累,千瘡百孔。而不遠處的「振威第」,則是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光顯的故宅,李氏一生都在大陸沿海與官府眼中的海盜周旋,包括林爽文、蔡牽等,戰功顯赫,因其死後被追諡為「振威將軍」,故地方稱其故宅為「振威第」。兩處近在咫尺的景點,分別是二百多年前與六十年前的情事,都與戰爭脫不了關係,戰地金門的一角,其過往仍是濃濃的煙硝味。

DSCN1411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宇喜多秀家像

 
一、梟雄之子

宇喜多秀家,係備前大名宇喜多直家之子,直家原為備前守護代浦上宗景的家臣,以各種陰謀手段擴大勢力而凌駕主家,成為戰國著名的梟雄之一。直家周旋於織田與毛利兩強之間,最後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率軍進攻中國地區的毛利家之際,投降於織田家。直家病死後,由秀吉輔佐其遺兒八郎繼承宇喜多家,並收其為養子,取名為秀家。秀吉藉由這層關係,於明智光秀襲擊織田信長之「本能寺之變」之後,利用宇喜多家的兵力協助其在「山崎會戰」中擊敗光秀,嗣後,並讓秀家迎娶秀吉養女(前田利家之女)豪姬為妻,備受秀吉器重。從此,秀家在秀吉麾下,為豐臣的天下效力。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逆境成長
被後世認為是與松永久秀齋藤道三相同的梟雄人物:宇喜多直家,出生於備前砥石城,先祖為古老的吉備氏族三宅兒島流,兒島高德之後裔。從祖父宇喜多能家出仕備前守護代浦上村宗起,宇喜多家才逐漸展露頭角,但能家遭到暗殺,直家之父親宇喜多興家與妻子被驅逐離城,直家與父母從此過著顛沛流離之生活。興家去世後,直家母親藉由其姊的協助,攜同年幼的直家投靠浦上宗景擔任奧女中,經由母親的協助,直家完成元服後,出仕浦上家僅領有三百貫的居城乙子城。直家的幼年生活,可以說是一路從逆境當中逐漸成長。此點,與當時中國地方的巨人毛利元就成長過程有相同之處,直家也被認為是中國地方僅次於元就的當代謀將。

二、
陰謀權術

th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